近日,中南大学师生绘制的一幅长达20米的抗疫长卷在网络上获得好评。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徐鸣,揭秘抗疫画卷背后的故事。
新京报讯(记者 戚望)逆向而行的医护人员、街道上的抗疫标语、雷神山医院修建的画面……近日,中南大学师生绘制的一幅长达20米的抗疫长卷在网络上获得好评。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徐鸣,揭秘抗疫画卷背后的故事。
抗疫长卷节选。受访者供图
绘制抗疫长卷的想法,最初源于徐鸣在朋友圈看到的一组照片。徐鸣的一位发小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当医生,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,湘雅征集第一批援鄂志愿者,发小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,配文称“我是党员,我先去”。“我当时就特别感动,他们在疫情期间,用生命守护生命,我很想用艺术的语言,记录下这一刻。所以,我创作了9幅‘逆向而行’的海报。”
2021年3月,武汉再次迎来曾为湖北拼过命的抗疫英雄,共赴樱花之约。于是,徐鸣和六名自主报名的学生一起,花了40多天的时间,挑选了31个抗疫温暖瞬间,绘制成一幅20米的抗疫漫画长卷,记录下一个完整的“抗疫”故事。
“有三名研究生和三名本科生,他们每天不停地画稿、修改瑕疵,才形成我们满意的作品。”徐鸣说,学生还有课业任务,所以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创作。有一次,他无意中在学生家长的朋友圈里看到,一个学生半夜两点还在家创作,“我觉得孩子们很用心,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想为时代、为这份共同的抗疫记忆留下一些东西。”
徐鸣说,通过这幅20米的抗疫长卷,他不仅希望人们能记住伟大的抗疫英雄,也希望大家记住每一个平凡的抗疫瞬间。因此,在这幅20米长的抗疫画卷中,有医生和小朋友互相鞠躬的场景,也有医生推着老人一起看夕阳的场景。徐鸣表示,全套作品中,他最喜欢的是小区里老党员的背影画面。“画卷再长终有限,希望用这幅作品,致敬那些在抗疫中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。”
新京报记者 戚望 校对 柳宝庆